1混凝土裂缝种类及成因【1】1.1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表面出现,其形状不规则,表现多为裂缝较浅,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1.2塑性沉降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小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的趋势,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的不均匀沉落,使骨料下沉,浆体上浮,当沉降受到水平钢筋或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或预埋件的阻挡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使混凝土因剪切而在混凝土顶部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此外,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浮浆层也会因泌水而开裂。这种裂缝主要沿主筋或箍筋通常方向分布,中间宽两端窄。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1.3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减少的现象成为水化收缩。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收缩量的大小取决于水化产物中化学结合水量的。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的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对于常态混凝土,其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达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1.4干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裂缝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干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愈合,因此在产生收缩裂缝的早期就要引起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发展成严重的贯穿整个构件截面的危害裂缝。1.5温差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当外部温度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形变,若变形受到约束,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将产生温差裂缝,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明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裂缝。通常情况下,温度应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成方式:(1)水泥水化放热产生温度应力,此外,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也会在其内部形成残余应力;(2)水化放热基本结束后,由于混凝土的冷却以及外界气温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3)由于突发降水,冷空气侵袭或日落等导致混凝土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内部温度下降相对较慢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差裂缝一般较浅细,危害性也不大,但随时间的推移而继续扩大,严重时将发展成较深的贯穿性的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1.6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主要有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膨胀导致的裂缝,砂、石中的硫酸盐含量超标(或硫酸盐环境)或方镁石导致的膨胀裂缝(钙矾石、水镁石的生成引起的)。1.7冻融裂缝水受冻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约9%,混凝土受冻融干湿反复作用的部位会产生网状裂缝并由表及里逐渐剥蚀。1.8施工、浇筑工艺不当导致的裂缝结构地基不均,松动,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浇筑斜坡上的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太大导致的下流等都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产生。墙体等垂直结构分层浇筑时,如浇筑速度太快,下层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可能发生沉降,产生横向裂缝。如两层间浇筑相距时间太长,则会产生冷缝;当浇筑梁、柱交界部位则会产生沉降裂缝;滑模工艺时间不当,可能将混凝土拉裂。混凝土浇筑后,在强度和弹性模量都不很高的情况下,过早的施加超过混凝土承载能力的施工荷载,或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过早拆除支撑底模板,使混凝土结构过早承受荷载,会导致混凝土在受拉区产生不可愈合的裂缝。总体来说,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方面具有以下作用:(1)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或者不增加用水量就能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2)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3)减少泌水和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抗水淘洗性。(4)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增加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5)可以减少收缩.加入膨胀剂还可以补偿收缩。(6)延缓混凝土初期水化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速度,减少裂缝发生。(7)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防止负温下冻结。(8)提高强度,增加抗冻性、抗渗性、抗磨性、耐腐蚀性。(9)控制碱一骨料反应.阻止钢筋锈蚀,减少氯离子扩散。(10)制成其他特殊性能的混凝土。(11)降低混凝土粘度系数等。在混凝土中加人外加剂后,由于品种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各异,多数是产生物理作用,例如吸附于水泥粒子表面形成吸附膜,改变了电位,产生不同的吸力或斥力;有的会破坏絮凝结构,提高水泥扩散体系的稳定性,改善水泥水化的条件:有的能形成大分子结构,改变水泥粒子表面的吸附状态;有的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等:还有少数直接参与化学反应,与水泥生成新的化合物。由于外加剂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许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是能减少剂的使用.水泥粒子能得到充分的分散,用水量大大减少,水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致使水泥石较为致密,孔结构和界面区微结构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使得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不透水性,还是氯离子扩散、碳化、抗硫酸盐侵蚀.以及抗冲、耐磨性能等各方面均优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不仅提高了强度,改善和易性.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只有掺用减水剂,配制高施工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才有可能实现。